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91篇
综合类   219篇
水路运输   136篇
铁路运输   12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体系革新策略,首先分析了产教相融合的元素及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效果,其次对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体系革新建设路径予以了细化探析,分别从教学体系思路框架革新、专业教学体系革新及明确建设目标等三大方面深入论述。最后对教学体系革新策略开展后产生的预期结果予以了分项明确。旨在为社会与汽车行业培养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此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的能动性问题.首先梳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的能动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动性进行界定和具体分析.根据创新的概念,在综合之前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能动性大体可以分解为能力方面和动力方面,在能力方面,指出外部要素的利用能力、内部要素的管理能力和内外部要素的整合能力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重要部分;在动力方面,尽管文献中主要涉及市场力、科技力和政策力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要素,此文所提出的能动性更强调企业所内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非外在的拉动力,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动力才是技术创新能动性的不竭来源.此文最后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主体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方面,提出了提高其能动性的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志民 《船舶工程》2017,39(S1):279-281
本文立足于国内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现状,指出了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特点,阐述了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内涵,论述了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问题,提出了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During the last years, many governments have set targets for increasing the share of biofuel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 behavior is essential in designing policies that efficiently increase the uptake of cleaner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of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 (AFVs). We us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ed notion that the social system and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doption. Based on a nationwide database of car owners we analyze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on adoption from three social domains: neighbors, family and coworkers. The results point primarily at a neighbor effect in that AFV adoption is more likely if neighbors also have adopted. The results also point at significant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from coworkers and family members but these effects weaken or disappear when income, education level, marriage, age, gender and green party votes are controlled for. The results exte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nd AFV literature with empirical support for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based on objective data where response bias is not a factor.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and transport policy, and practition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专业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宝马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活动选取北京市三里屯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鼓励国内外青年学者对该地区进行仔细调研、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参与过程中应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对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和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第一性原理思维本质是通过发现系统的基本规律,突破性地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变革。基于对三里屯地区现状公共交通、道路运行、出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该地区未来交通系统的优化思路。方案涉及车辆共享、无人驾驶、空间维度、动态调整停车费、出行积分制等方面。结果表明,该思维方式是从底层规律研究问题,更容易得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是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的重中之重,对学院建设以及广东省航运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紧密结合广州航海学院实际,在大力推进创新强校工程的大背景下,从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总体构想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拥有众多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受到大家重视和关注。文中首先分析了珠三角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是解决当前一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其次,在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中,分析了构建的主体要素、构建的模式、构建的过程和具体的构建框架;最后分析了构建后的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破除发展理念误区与分歧、提升理念认识深度是加快推进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以下简称"公交优先")发展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从公民权利和城市发展两方面总结了国际城市公交优先理念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基本国情归纳了对中国城市公交优先理念的基本认识。接着,分析了国际城市公交优先不同制度与措施的战略出发点与实施效果,将公交优先理念划分为需求引导、品质吸引与效率提升三个层次。然后针对现状中国制度建设推进面临的问题,从核心价值、制度安排、工具与技术、绩效评价四个层次对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制度框架进行设计,提出制度建设在不同层面与不同阶段的任务、重点以及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e number of bus‐based Park and Ride (P&R) schemes in the UK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over the past 40 years as a result of its encouragement by the Government as a tool to deal with increas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raffic‐related pollut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the degree to which P&R is effective in the contemporary policy context. The authors identify phases of development of P&R since its emergence as a local solution to transport capacity constraints in historic towns. Policy goals are identified against whic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is used to highlight its effectiven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P&R may increase the distance travelled by its users due to low load factors on dedicated buses, public transport abstraction and trip generation, although it is highlighted that there are areas in which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clarify its imp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